钻石(Diamond)的称号来历于希腊语中的「adamas」,意为「牢不可破」。这类罕见的珍贵宝石由碳元素(C)构成,经由过程正四周体的体例毗连,构成不变的布局,是以钻石具有自然宝石中最高的硬度,响应的加工对珠宝匠也有着极高的请求。
这类宝石最早发现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,其加工工艺则肇端于14世纪,由最后保留自然结晶形状的「尖琢型」(Point Cut),保重的「玫瑰式切割」(Rose Cut),再到现在的「敞亮式切割」(Brilliant Cut),钻石的加工历经数百年的成长才显现出完善的火彩。
除传统的圆形切割,罕见的古代钻石琢型还包含「祖母绿切割」(Emerald Cut)、「梨形切割」(Pear Cut)、「卵形切割」(Oval Cut)、「长门路形切割」(Baguette Cut)、「枕形切割」、「心形切割」(Heart Cut)、「公主方切割」(Princess Cut)、「榄尖形切割」(Marquise Cut)等。
钻石加工工艺的演变
降生于14世纪中叶的「尖琢型」(Point Cut)是钻石最早的切磨形状,那时的珠宝匠遵照钻石的八面体外形,仅停止简略的抛光打磨,保留钻石的自然结晶形状。
15世纪初,「桌形切工」(Table Cut)初次利用于钻石,八面体中的一个顶角被磨去,构成上半局部的「冠部」与下半局部的「亭部」,这类切割体例标记着古代宝石琢形的降生,一向相沿到17世纪。
「玫瑰式切割」(Rose Cut)显现于16世纪中期,由24个三角形切割面构成的拱顶和一个底面构成。这类琢型最大的特色是「保重」,多用于扁平状的钻石晶体,尔后演变为48个切面的「双玫瑰切割」。
「老式单多面形琢型」(Old Single Cut)是近代圆形切割钻石的雏形,由一个台面、八个冠部刻面、八个亭部刻面构成,这一切割体例为34个切面的「双多面形琢型」(Double Cut)、正圆形的「旧式单多面形琢型」(New Singel Cut)奠基了根本。
17世纪后半叶,一名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在「双多面形琢型」的根本上增添了数个切面,明显进步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,这类枕形的切割体例被称为「老矿工切割」(Old Mine Cut),是最早的「敞亮式切割」的测验考试。
「老式欧洲切割」(Old European Cut)是古代「敞亮式切割」钻石的原型,降生于18世纪初,具有较小的台面和较厚的冠部,从顶部赏识显现与「敞亮式切割」钻石不异的正圆形。
「敞亮式切割」(Brilliant Cut)由比利时钻石切割师 Marcel Tolkowsky 于1919年发现,可以或许完善地显现出钻石各个角度的火彩。一颗自然的正八面体钻石被切割为一大一小两颗钻石,最大水平地削减了质料的华侈。
Copyright © 2006-2022 我爱钻石网 www.cqzyj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贝丽北路金展珠宝广场二十层20F-05/06
深圳市钻永久科技无限公司